棉花子
174 2023-09-28
地膚苗
(《別錄》)
【來源】為藜科植物地膚的嫩莖葉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地膚子"條。
【性味】苦,寒。
①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:"葉:苦,寒,無毒。"
②《救荒本草》:"葉:味甘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熱解毒,利尿通淋。治赤白痢,泄瀉,熱淋,目赤,雀盲,皮膚風(fēng)熱赤腫。
①《別錄》:"搗絞取汁,主亦白。幌茨,去熱暗、雀盲、澀痛。苗灰主痢亦善。"
②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:"主大腸泄瀉。止赤白痢,和氣,澀腸胃,解惡瘡毒。"
③《綱目》:"煎水日服,利小便諸淋。"
④《本草備要》:"葉:作浴湯,去皮膚風(fēng)熱丹腫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1~2兩;或搗汁。外用:搗汁涂或煎水洗。
【選方】①療淋:地膚草二七把,以水二升煎之。亦可長服。(《范汪方》)
②療小便數(shù)多,或熱痛酸楚,手足煩疼:地膚草三兩,以水四升,煮取二升半,分三服。(《產(chǎn)乳集驗方》)
③治眼為物所傷,或肉胬:生地膚苗五兩,凈洗,搗絞取汁,瓷盒中盛,以銅箸頻點目中。冬月以干者,煮汁點之。(《圣惠方》)
地膚子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地葵(《本經(jīng)》),地麥(《別錄》),益明(《藥性論》),落帚子(《日華子本草》),竹帚子(《滇南本草》),千頭子(《萬病回春》),帚菜子(《新疆藥材》),鐵掃把子(《四川...
大棗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別名】干棗、美棗,良棗(《別錄》),紅棗(《醫(yī)學(xué)入門》)。 【來源】為鼠李科植物棗的成熟果實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棗(《詩經(jīng)》),又名:刺棗。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,高可達10米。枝平滑無...
代赭石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須丸(《本經(jīng)》),赤土(《說文》),代赭(《傷寒論》),血師(《別錄》),紫朱、赭石(《普濟方》),土朱(《仁齋直指方》),鐵朱(《綱目》),紅石頭(《河北藥材》),赤赭...
大蒜 BulbusAllii (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) 【異名】胡蒜(崔豹《古今注》),葫(《別錄》),獨蒜(《普濟方》),獨頭蒜(《補缺肘后方》)。 【來源】為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鱗莖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大蒜 多...
蔥白 (《別錄》) 【異名】蔥莖白(《綱目》),蔥白頭(《藥品化義》)。 【來源】為百合科植物蔥的鱗莖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蔥(《詩經(jīng)》),又名:和事草(《清異錄》),芤、菜伯、鹿胎(《綱目》),火蔥(《草...
柏子仁 (《唐本草》) 【異名】柏實(《本經(jīng)》),柏子、柏仁(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),側(cè)柏子(《日華子本草》)。 【來源】為柏科植物側(cè)柏的種仁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側(cè)柏葉"條。 【采集】冬初種子成熟時收采,曬干。壓...
藏茴香 (《中國藥植圖鑒》) 【異名】貢牛、郭鳥(藏名)。 【來源】為傘形科植物蕡蒿的果實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蕡蒿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,高30~80厘米,全體無毛。主根圓柱狀,肉質(zhì)。莖直立,上部分枝。葉矩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