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薇根
60 2023-10-07
釣樟根皮
(《別錄》)
【異名】光狗棍根皮(《常用中草藥配方》)。
【來源】為樟科植物大葉釣樟的根或根皮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大葉釣樟,又名:豫(《山海經(jīng)》),釣樟(《別錄》),烏樟(陶弘景),枕木(《史記正義》),丁丁黃、小葉甘檀、野樟樹、光狗棍。
落葉灌木,高1~2米。樹皮平滑,有黑斑;小枝無毛。葉互生,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,長6.5~12厘米,寬2.5~4厘米,基部闊楔形,先端尖或鈍,全緣,上面綠色,無毛,下面灰綠色,被毛,葉脈上被褐色毛,羽狀脈,側(cè)脈海邊5~8;葉柄長1~2厘米,被褐色毛或近無毛。花單性,雌雄異株,有花9朵排成腋生傘形花序,花梗被黃褐色毛;花黃色,花被6深裂,裂片橢圓形,無毛;雄花有雄蕊9,花藥2室,瓣裂,全內(nèi)向。核果球形,黑色,柄長12~17毫米;ㄆ4~5月。果期9~10月。
生于山坡、溪邊、路旁的灌木叢中。分布江蘇、浙江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江西等地。
本植物的木材(枕材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。
【化學(xué)成分】根含無根藤堿、新木姜子堿。
【性味】①《日華子本草》:"溫,無毒。"
②《品匯精要》:"味辛,性溫,無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治奔豚,腳氣,水腫,疥癬,創(chuàng)傷出血。
①《別錄》:"主金瘡,止血。"
②《四聲本草》:"磨服治霍亂。"
③《日華子本草》:"治奔豚,腳氣,水腫,煎服,皮煎湯洗瘡痍,風(fēng)瘙,疥痹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2~3錢。外用:研末撒或煎水洗浴。
地筋 (《別錄》) 【異名】菅根、土筋(《別錄》),黃茅(《綱目》),毛針子草(《貴州草藥》)。 【來源】為禾本科植物黃茅的根或全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黃茅,又名:黃菅(《綱目》)。 多年生草本.須根質(zhì)較...
地膚苗 (《別錄》) 【來源】為藜科植物地膚的嫩莖葉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地膚子"條。 【性味】苦,寒。 ①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:"葉:苦,寒,無毒。" ②《救荒本草》:"葉:味甘。" 【功用主治】清熱解毒,利尿通淋...
地膚子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地葵(《本經(jīng)》),地麥(《別錄》),益明(《藥性論》),落帚子(《日華子本草》),竹帚子(《滇南本草》),千頭子(《萬病回春》),帚菜子(《新疆藥材》),鐵掃把子(《四川...
大棗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別名】干棗、美棗,良棗(《別錄》),紅棗(《醫(yī)學(xué)入門》)。 【來源】為鼠李科植物棗的成熟果實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棗(《詩經(jīng)》),又名:刺棗。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,高可達(dá)10米。枝平滑無...
代赭石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須丸(《本經(jīng)》),赤土(《說文》),代赭(《傷寒論》),血師(《別錄》),紫朱、赭石(《普濟方》),土朱(《仁齋直指方》),鐵朱(《綱目》),紅石頭(《河北藥材》),赤赭...
豇豆根 (《滇南本草》) 【來源】為豆科植物豇豆的根,植物形態(tài)詳"豇豆"條。 【功用主治】健脾益氣,消食 治食積,脾胃虛弱,淋濁,痔血,疔瘡。 ①《滇南本草》:"搗爛敷疔瘡。根、梗燒灰,調(diào)油搽破爛處,...
地莓子 (《陜西中草藥》) 【異名】黃帽子、黃刺兒根. 【來源】為薔薇科植物黃果懸鉤子的根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黃果懸鉤子 低矮半灌木狀多年生草本,全體疏生墓部膨大的皮刺。莖匍甸或向上,高10~30厘米。3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