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蟬花
178 2023-09-28
杜莖山
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
【異名】土恒山(《綱目》),踏天橋、水麻葉(《湖南藥物志》),山茄子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。
【來源】為紫金牛科植物杜莖山的根、葉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杜莖山
常綠灌木,高1~3米,少分枝,有時攀援狀,全部禿凈。葉互生,近革質(zhì),長橢圓形或狹橢圓形,長5~15厘米,寬2~5厘米,先端漸尖,基部楔形或鈍圓,全緣或基部全緣,中部以上有疏鋸齒;葉柄長0.5~1厘米?偁罨ㄐ蛞干L1~3厘米;花黃白色,生于短柄上;小苞片闊卵形至腎形;萼、花冠5裂,花冠管長3~4毫米,長約為萼片的3倍;雄蕊5;雌蕊1。漿果球形或卵形,花萼宿存。種子多數(shù),黑色;ㄆ诖杭。
多生于常綠闊葉林下。分布長江中、下游至福建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【采集】全年可采。
【化學(xué)成分】果實中含杜莖山醌。
【性味】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:"苦,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祛風(fēng),解疫毒,消腫脹。治感冒頭痛眩暈,寒熱躁渴,水腫,腰痛。
①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:"主溫瘴寒熱發(fā)歇不定,煩渴,頭疼,心躁。取其葉搗爛,以新酒浸,絞汁服之。吐出惡涎甚效。"
②《湖南藥物志》:"祛風(fēng)寒,消腫脹。治腰痛,感冒頭痛,眼目暈眩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0.5~1兩。外用:搗敷。
【選方】①治水腫:杜莖山、泡桐、通草,水煎去渣,加豆腐一塊服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②治黃腫,腹水:杜莖山根、地茄子根、野黃麥菜、燈籠草各一兩。水煎服,以綠殼鴨蛋為引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
③治皮膚風(fēng)毒:杜莖山根與白糖,煎服。(《廣西植物名錄》)
④止血,消腫痛:杜莖山莖葉,搗爛敷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
豆腐 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 【來源】為豆科植物大豆種子的加工制成品。 【制法】一般用黃大豆,以水浸約一天左右(夏季可較短),待豆浸胖后,帶水磨碎,濾去渣滓,入鍋煮沸,即成豆腐漿,再點以鹽鹵或石膏,即凝成豆...
冬葵葉 (《別錄》) 【異名】冬葵苗葉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,芪菜巴巴葉(《云南中草藥》),冬莧菜(《重慶草藥》)。 【來源】為錦葵科植物冬葵的嫩苗或葉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冬葵子"條。 【化學(xué)成分】葉含粘液質(zhì)。 ...
冬青子 (《本草拾遺》) 【異名】冬青實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,凍青樹子(《瀕湖集簡方》)。 【來源】為冬青科植物冬青的果實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冬青(《唐本草》),又名:凍生、凍青(《本草拾遺》),冬青木(《本...
冬瓜瓤 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冬瓜練(《藥性論》)。 【來源】為葫蘆種植物冬瓜的果觚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冬瓜"條。 【性味】《藥性論》:"味甘,平。" 【功用主治】清熱,止渴,利水,消腫。治煩渴,水腫,...
地黃花 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蜜罐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。 【來源】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花蕾,植物形態(tài)詳"干地黃"條。 【功用主治】治消渴,腎虛腰痛。 ①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:"為末服食,功同地黃。" ②《綱...
叢枝蓼 (《全展選編·內(nèi)科》) 【異名】水紅辣蓼、辣蓼(《全展選編·傳染...
九牛造 (《廣西中草藥》) 【別名】五朵云、九牛七、翻天印(《陜西中草藥》),震天雷(南川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。 【來源】為大戟科植物九牛造的根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九牛造 多年生草本,高30~50厘米,含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