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薇根
60 2023-10-07
黃鱔藤根
(《福建中草藥》)
【異名】熊柳根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,鐵包金、土黃耆(《閩東本草》)。
【來源】為鼠李科植物多花勾兒茶的根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黃鱔藤"條。
【采集】秋、冬采收,洗凈,切片,曬干。
【性味】甘苦,平。
①《福建民間草藥》:"甘,平。"
②《泉州本草》:"味苦微辛,性平,無毒。"
③《閩東本草》:"性溫,味微澀,無毒。"
【歸經(jīng)】①《泉州本草》:"入肝、肺、腎、三焦、膀胱諸經(jīng)。"
②《閩東本草》:"入脾、腎二經(jīng)。"
【功用主治】健脾利濕,通經(jīng)活絡(luò)。治脾胃衰弱,食少,胃痛,黃疸,水腫,淋濁,帶下,風(fēng)毒流注,關(guān)節(jié)風(fēng)濕痛。
①《福建民間草藥》:"健脾益氣,利尿解毒。"
②《閩東本草》:"舒筋強(qiáng)骨,健脾益氣,通經(jīng)活絡(luò),祛寒利尿,除濕止痛。治內(nèi)傷寒熱,膚痛,胃痛,頭痛,腰膝無力,淋濁帶下,黃疸,水腫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0.5~1兩(鮮者3~4兩)。
【宜忌】《閩東本草》:"孕婦忌服。"
【選方】①治脾胃衰弱,食欲減退:熊柳根三至四兩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②治心胃痛,濕熱黃疸,小兒脾積風(fēng):熊柳根一兩。煎服。(《閩東本草》)
③治小兒疳積:黃鱔藤干根五錢至一兩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④治風(fēng)毒流注:熊柳根三至四兩,羊肉四兩。酒、水各半或用開水燉服。服后有時更見膿水增加,數(shù)日后逐漸減少,漸生新斂口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⑤治凝痰壅結(jié),咳嗽喘急:熊柳鮮根,酌加冰糖煉膏。每日早晚一羹匙,開水送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⑥治手筋足筋拘攣:熊柳鮮根三兩,水二碗半,煎一碗;渣二碗煎一碗,內(nèi)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⑦治關(guān)節(jié)風(fēng)濕痛,勞倦乏力:黃鱔藤干根二至三兩。水煎調(diào)酒服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⑧治跌打損傷:黃鱔藤鮮根皮搗爛,或干根皮研末,調(diào)紅酒外敷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花拐藤根 (《泉州本草》) 【來源】為夾竹桃科植物簾子藤的根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簾子藤,又名:花拐藤。 常綠攀援藤本。枝柔弱,平滑,圓柱形;幼枝微被短茸毛。葉對生,軟紙質(zhì),近卵形或卵狀長方形,長6.5~9...
鉤藤根 (《閩東本草》) 【來源】為茜草種植物鉤藤的根,植物形態(tài)詳"鉤藤"條。 【性味】《閩東本草):"味苦澀,寒。" 【歸經(jīng)】《閩東本草》:"入肝經(jīng)。" 【功用主治】舒筋活絡(luò),清熱消腫。治關(guān)節(jié)痛風(fēng),...
大葉鉤藤根 (《云南中草藥...
大蓑衣藤根 (《陜西中草藥》) 【來源】為毛茛科植物粗齒鐵線蓮的根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毛木通"條。 【采集】全年可采。 【性味】味辛,性溫。 【功用主治】行氣活血,祛風(fēng)濕,止痛。治跌打損傷,瘀血疼痛,風(fēng)濕性...
九龍根 (《爐川本草》) 【別名】龍須藤根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,九龍?zhí)俑?《廣西中草藥》)。 【來源】為豆科植物龍須藤的根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九龍?zhí)?條。 【采集】秋后采收。 【性味】甘苦,溫。 ①《本...
【中文名】龍葵(《藥性論》) 【類別】全草類 【異名】苦菜(《唐本草》),苦葵、老鴉眼睛草、天茄子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,天茄苗兒(《救荒本草》),天天茄(《滇南本草》),救兒草、后紅...
白鮮皮 (《藥性論》) 【異名】北鮮皮(《藥材資料匯編》)。 【來源】為蕓香科植物白鮮的根皮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白鮮(《本經(jīng)》),又名:白蘚(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),白膻、白羊鮮(陶弘景)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