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薇根
60 2023-10-07
狼毒
(《本經(jīng)》)
【異名】續(xù)毒(《本經(jīng)》),川狼毒(《集效方》)。
【來源】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或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、月腺大戟的根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①瑞香狼毒,又名:斷腸草、打碗花、山丹花、悶頭花、一把香。
多年生草本,高20~40厘米。根圓柱形。莖叢生,平滑無毛,下部幾木質(zhì),帶褐色或談紅色。單葉互生,較密;狹卵形至線形,長1~3厘米,寬2~10毫米,全緣,兩面無毛;老時略帶革質(zhì);葉柄極短。頭狀花序頂生,直徑約2.5厘米,花多數(shù);萼常呈花冠狀,白色或黃色,帶紫紅色,萼筒呈細管狀,先端5裂,裂片平展,矩圓形至倒卵形;雄蕊10,成2列著生于喉部;子房上位,上部密被細毛,花柱短,柱頭頭狀。果卵形,為花被管基部所包。種子1枚;ㄆ5~6月。
生于高山及草原。分布東北、華北、西北、西南等地。
②狼毒大戟
多年生草本,高15~40厘米,全體含白色乳汁。根肉質(zhì)肥大。莖下部葉鱗片狀,膜質(zhì),淡褐色;中、上部葉3~5片輪生,無柄;葉片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,長4~6.5厘米,寬1~3厘米。先端鈍或急尖,基部圓。杯狀聚傘花序頂生,排成復(fù)傘形;傘梗5枝,基部輪生葉狀苞片5;每枝再分3枝,分枝處有3片三角卵形的苞葉,小枝先端具2片較小的苞葉及1~3個杯狀聚傘花序;雄花多數(shù)和雌花1枚同生于杯形的總苞內(nèi),總苞先端5裂,腺體5個與裂片互生;雄花僅有雄蕊1;雌花僅有雌蕊1,子房扁圓形,花柱3,先端淺裂成2叉狀柱頭。蒴果扁球形,有3縱溝,褐色。花期5~6月。果期6~7月。
生于山坡及山野向陽處。分布東北及河北、內(nèi)蒙古、山西等地。
③月腺大戟
多年生草本,高30~50厘米。葉互生;葉片狹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,長4~8厘米,寬1.5~2厘米,先端圓,基部楔形。杯狀聚傘花序,排成復(fù)傘形;傘梗5枝,基部具卵狀披針形或三角狀長卵形的葉狀苞片4~5枚;每枝再分2枝,分枝處有三角卵形或廣卵形苞葉2枚,小枝先端具2片較小的苞葉及1個杯狀聚傘花序;雌雄花同生于萼狀杯形的總苞內(nèi),總苞先端4淺裂,腺體4個。蒴果光滑無毛;ㄆ5~6月。
生于山坡或林下草叢中。分布幾遍全國。
【采集】春、秋采挖,去莖葉、泥沙,曬干。
【藥材】①狼毒
又名:綿大戟、山蘿卜(《滇南本草》),大將軍、紅狼毒、西北狼毒。為瑞香狼毒的干燥根,呈圓錐形至長圓柱形,稍扭曲,長7~30厘米,直徑2~7厘米;根頭部留有地上莖殘基;外表棕色至棕褐色,有縱皺及橫生的細長皮孔,有時殘留細根。栓皮剝落后,露出柔軟的纖維。體輕,質(zhì)韌,不易折斷,斷面中心木質(zhì)部黃白色,外圈韌皮部白色,呈纖維狀。氣微,味微甘、微苦而辣。
產(chǎn)內(nèi)蒙古、山西、河南、青海、甘肅、陜西、四川等地。
②白狼毒
為狼毒大戟、月腺大戟的干燥根,都切成類圓形的塊片。
狼毒大戟
又名:貓眼花根、東北狼毒。直徑約4~7厘米,厚0.5~3厘米,偶有厚達7厘米者。表面黃棕色或淡棕色。栓皮成重疊的薄片狀,易剝落。切面不平坦,有暗棕色與黃白色相間的明顯同心環(huán),偶有環(huán)紋不顯著者。質(zhì)輕,易折斷,斷面粉性,水濕之有粘性,撕開時可見粘絲。氣微,味甘,并有刺激性辣味。
產(chǎn)遼寧、吉林、黑龍江、內(nèi)蒙古、河北。
月腺大戟的根性狀與上種相似,唯切面的同心環(huán)紋顏色較淺,不如狼毒大戟根的明顯。以水濕之不顯粘性。
產(chǎn)河南、山東、江蘇、安徽、湖北等地。
《本草》所載的狼毒,系瑞香科瑞香狼毒,故應(yīng)以此為正品,但目前多數(shù)地區(qū)所用的狼毒,為大戟科的白狼毒。
【化學(xué)成分】瑞香狼毒的根含甾醇、酚性成分、氨基酸、三萜類及有毒的高分子有機酸?赡苓含蒽甙。
狼毒大戟根含樹脂10.46%及1~2%硬性橡膠。
【藥理作用】從瑞香狼毒根中提得一種狼毒甙,原稱川狼毒素的抗菌物質(zhì),并稱其毒性很低。狼毒煎劑灌胃6克(生藥)/公斤,可提高小鼠痛閾20~50%(電擊小鼠尾法及熱板法)。葉、根中可能含有蒽甙,能增強小腸蠕動,可治療便秘。
狼毒大戟的根可用以殺蛆,滅孑孓。20%的煎劑對麻醉犬的呼吸、血壓及離體蛙心、腸管均無甚作用。
【炮制】生狼毒:用水洗凈,潤透,切片曬干。醋狼毒:取狼毒片加醋拌勻,稍悶,待醋吸盡,置鍋內(nèi)用文火炒至微干,取出曬干。(每100斤狼毒片,用米醋20~30斤)
【性味】苦辛,平,有毒。
①《本經(jīng)》:"味辛,平。"
②《別錄》:"有大毒。"
③《藥性論》:"味苦辛,有毒。"
④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:"苦辛,寒,大毒。"
【歸經(jīng)】《得配本事》:"入手太陰,兼少陰經(jīng)氣分。"
【功用主治】逐水祛痰,破積殺蟲。治水腫腹脹,痰、食、蟲積,心腹疼痛,慢性氣管炎,咳嗽,氣喘,淋巴結(jié)、皮膚、骨、副睪等結(jié)核,疥癬,痔瘺。
①《本經(jīng)》:"主咳逆上氣,破積聚,飲食,寒熱,水氣,惡瘡,鼠瘺疽蝕,蠱毒。"
②《別錄》:"療脅下積癖。"
③《藥性論》:"治痰飲,百瘕。"
④《滇南本草》:"治胃中年深日久飲食結(jié)住,積久稠痰,狀粘如膠。攻蟲積,利水道,下氣,消水腫,吐痰涎。"
⑤《本草通玄》:"主咳逆,治蟲疽,瘰疬,結(jié)痰,驅(qū)心痛。"
⑥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:"下氣殺蟲。治痰飲停留,骨膜發(fā)炎,結(jié)核頑瘡,酒齄鼻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3~8分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磨汁涂或研末調(diào)敷。
【宜忌】本品有毒,內(nèi)服宜慎;體弱及孕婦忌服。
①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:"大豆為之使。惡麥句姜。"
②《藥對》:"畏占斯、密陀僧。"
③《本草匯言》:"脾元不足,真氣日乏者,不可妄施。"
④《得配本草》:"畏醋。"
⑤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:"孕婦忌用,慢性胃腸潰瘍慎用。"
【選方】①治積聚,心腹脹如故者:狼毒四兩(銼碎,醋拌炒干),附子三兩(炮裂,去皮臍),防葵三兩。上藥搗羅為末,煉蜜和搗三、二百杵,丸如梧桐子大。每于食前,以粥飲下五丸,以利為度。(《圣惠方》狼毒丸)
②治卒心腹百堅,兩脅下有氣結(jié)者:狼毒二兩,旋覆花一兩,附子二兩(炮)。搗篩,蜜和丸如梧子大。服二丸,稍加至三丸。
③治心腹相連脹痛:狼毒二兩,附子半兩。搗篩,蜜丸如梧子大。日一服一丸,二日二丸,三日后服三丸,再一九,至六日,服三丸,自一至三以常服。
④治陰疝,陰丸卒縮入腹,急痛欲死:狼毒四兩,防風(fēng)二兩,附子三兩(燒)。蜜丸如桐子大,服三丸,日夜三度。(②方以下出《補缺肘后方》)
⑤治水腫:綿大戟細末,每股五分,滾水服。忌鹽一百日,乃瀉去黃水,其腫自消,如瀉不止,冷粥補之。(《滇南本草》)
⑥治一切食積、痰積、蟲積、氣積、痞塊疼痛,胸膈肚腹膨脹,飲食不消,面皮黃瘦,單腹脹:綿大戟為末,米糊為丸。如馬豆子大,每服七丸,滾水送下,以利為度。(《滇南本草》)
⑦治淋巴結(jié)結(jié)核:㈠未潰或已潰者:狼毒切片,用水煮爛,除渣取藥液,加熱濃縮成膏,洗凈傷口,外敷。㈡已潰者拔膿毒:狼毒一斤,蛇蛻八分,花椒一兩,松香五錢。將狼毒煎制成膏,其他藥研成細末,撒入并攪拌均勻。外敷。㈢愈合淋巴結(jié)結(jié)核傷口:狼毒一兩,蒲公英根一兩。煎成膏外敷。(內(nèi)蒙古《中草藥新醫(yī)療法資料選編》)
⑧治睪丸結(jié)核:狼毒、核桃、白礬各等量。燒存性,共研細末。每日一次,每次一錢三分,開水送服。(內(nèi)蒙古《中草藥新醫(yī)療法資料選編》)
⑨治癘風(fēng)癩瘡:狼毒,童便浸炒,研末。每早晚各服五分,溫酒下。(《張三豐仙傳方》)
⑩治干癬積年生痂,搔之黃水出,每逢陰雨即癢;狼毒,醋磨涂之。(《圣惠方》)
⑾治久年干疥干癬及一切癩瘡:狼毒(微炒研細末),輕粉減半。和勻,干疥癬癩瘡,搔破搽之;濕者干摻,數(shù)次效。(《永類鈐方》)
⑿治臟腑內(nèi)一切蟲。捍ɡ嵌捐颇,每服一大錢,用餳一皂子大,沙糖少許,以水同化,臨臥空腹服之,來日早取下蟲效。(《集效方》)
⒀治外傷出血:綿大戟研末撒于傷口。(《云南中草藥選》)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①治療皮膚病
取月腺大戟洗凈,剝?nèi)ダ掀,切碎,加水煎煮,直至用手一捻即成粉末為止;然后用紗布過濾,藥液繼續(xù)煎煮濃縮至一定粘度,冷后涂布患處,每日或隔日1次;蛑瞥善瑒,每片含生藥0.18克,頭5天臨睡前內(nèi)服1片,第6~10天早晚各1片,以后增至早、中、晚各1片,一療程為20~30天,個別延長至35天,總劑量7~12克。曾用上述稠膏治牛皮癬30例,13例痊愈,16例好轉(zhuǎn),1例無效;用片劑治牛皮癬22例,基本痊愈2例,顯著好轉(zhuǎn)11例,好轉(zhuǎn)7例,無效2例。稠膏亦用于治療神經(jīng)性皮炎及慢性濕疹15例,均有較好療效,一般涂藥3~10次即可見效。本品有毒,口服片劑有胃腸道紊亂(如胃納減退、惡心,腸鳴,腹瀉、腹痛等),頭昏痛,乏力,體重減輕等反應(yīng),除1例因腹瀉次數(shù)較多而終止治療外,其余病例暫停服藥或減少劑量,均自行好轉(zhuǎn)。另外發(fā)現(xiàn)部分病人治療后白細胞及血小板數(shù)略有下降,應(yīng)用維生素B4或B6后均恢復(fù)正常。
②治療結(jié)核病
先制成狼毒棗,其法取狼毒放入鍋內(nèi),加水煎煮,把大棗放入籠屜,約蒸二小時半即成;狼毒與大棗按2:4配制。成人每日3次,開始服狼毒棗每次10粒,視副作用有無,逐漸遞增或減少,每次最多20粒;或第一周每日130克(約30粒),第二周每日225克(約45粒),第3周以后每日300克(約60粒)分三次食后內(nèi)服,連服三個月為一療程;間隔1~2周,視情況可再給第二療程。曾治療淋巴結(jié)結(jié)核、骨結(jié)核、皮膚結(jié)核、副睪結(jié)核、結(jié)核性角膜炎及肺結(jié)核,均有一定療效。30例肺結(jié)核服后癥狀改善者22例,體重增加2~23市斤者28例,病灶進步18例,痰菌轉(zhuǎn)陰9例,血沉下降14例,惡化者僅1例;對其他肺外結(jié)核,凡能耐心服用者,均有不同療效。副作用有惡心、頭昏、便溏等。經(jīng)減量或停藥后即消失。此外,蒸狼毒棗所剩在鍋內(nèi)的狼毒液經(jīng)過濾后,用文火濃縮成稀糊狀泥膏,可作局部治療劑,治療皮膚結(jié)核、癬疥、各種瞞性皮炎、酒齄鼻、禿瘡及各種頑固性潰瘍等,均有一定效果。
③治療腫瘤
取狼毒1錢放入200毫升水中煮后撈出,再打入雞蛋2只煮熟后吃蛋喝湯。用于治療胃癌、肝癌、肺癌、甲狀腺乳頭狀腺癌等25例,治后癥狀減輕,少數(shù)病例可見腫瘤縮小。也可用狼毒與雞血藤、苡米、半枝蓮等制成復(fù)方狼毒注射液,每日1次,每次20~40毫升,加入5%葡萄糖液行靜脈滴注;或制成復(fù)方狼毒片內(nèi)服。治療20例晚期胃癌,在術(shù)前用藥可以緩解癥狀,為手術(shù)治療創(chuàng)造條件;在術(shù)后用藥,可以鞏固療效,穩(wěn)定病情。用藥后一般具有止痛、增進食欲等作用。常見副作用有惡心、嘔吐、頭暈、輕度腹瀉,未發(fā)現(xiàn)對肝、腎及神經(jīng)方面的毒性表現(xiàn)。
④治療慢性氣管炎
取狼毒大戟制成煎劑或丸劑,每次劑量相當(dāng)于干品0.5克,每日3次,飯后服。治療299例,觀察10天,顯效52例(17.39%),好轉(zhuǎn)170例(56.86%);具有較好的平喘、化痰及鎮(zhèn)咳、消炎作用,尤以平喘作用顯著;多數(shù)服藥后1、2夭自覺出氣省勁,痰易咯出,5天后咳嗽次數(shù)和痰量減少,食欲明顯增加。但副作用較大,病人服水劑30分鐘后即出現(xiàn)胃不適,口腔咽部發(fā)麻,頭昏惡心,或腹瀉、腹痛,停藥后3~24小時,可自行好轉(zhuǎn);丸劑均有腹瀉癥狀,對久熱傷津、咽干舌燥、聲啞、嘔吐、惡心者不宜用。用上述的狼毒棗也可治療本病,每次服3~5個,每日3次,副作用較水劑或丸劑明顯減少。對278例觀察1個月,基本治愈21例,占7.6%,顯效119例,占42.8%,僅個別有輕微口干,極個別有輕微肝功能改變。
【名家論述】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:"狼毒大毒,非恒用之品!侗窘(jīng)》主咳逆上氣,惟質(zhì)實氣壯暴咳者宜之。"
【中文名】:狼毒-大狼毒 【類別】:根類 【英文名】:GiganticEuphorbiaRoot 【別名】:格枝糯、烏吐、五虎下西山、矮紅。 【來源】:為大戟科植物大狼毒Euphorbianemato...
【中文名】:狼毒―雞腸狼毒 【類別】:根類 【英文名】:BranchyEuporbiaRoot 【別名】:金絲矮陀陀。 【來源】:為大戟科植物雞腸狼毒EuphorbiaproliferaBuch.Ha...
苦丁茶 (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) 【來源】主要為冬青科植物枸骨和大葉冬青的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①枸骨,詳"枸骨葉"條。 ②大葉冬青,又名:波羅樹、大葉茶。 常綠喬木,高達15米,直徑約60厘米。樹皮赭黑色或灰黑...
栝樓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果裸(《詩經(jīng)》),王菩(《呂氏春秋》),地樓(《本經(jīng)》),澤巨、澤冶(《吳普本草》),王白(《廣雅》),天瓜(《爾雅》郭璞注),乳(《穆天子傳》郭璞注),瓜葵(《針灸甲乙經(jīng)...
苦壺盧 (《綱目》) 【異名】苦匏(《國語》),蒲盧(《禮記》),苦瓠(《本經(jīng)》),約壺、約腹壺(《廣志》),苦瓠婁(《唐本草》),亞腰壺盧(《簡便單方》),長柄茶壺盧(《瀕湖集簡方》),藥壺盧(《綱...
地漿 (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 【異名】土漿(陶弘景),地漿水(《會約醫(yī)鏡》)。 【制法】掘黃土地作坎,深約二尺許,灌水,攪混,俟其沉淀,取上面清液,即為地漿水。 【性味】甘,寒。 ①《別錄》:"寒。" ②《...
鳳仙 (《救荒本草》) 【異名】小桃紅、夾竹桃、海砷、染指甲草(《救荒本草》),旱珍珠(《綱目》),透骨草、鳳仙草(《珍異藥品》),小粉團(《分類草藥性》),滿堂紅(《浙江中藥手冊》),水指甲(《南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