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薇根
60 2023-10-07
廉姜
(《本草拾遺》)
【異名】?(《廣雅》),姜匯(《吳都賦》),山姜(《廣州植物志》),姜活,見稈風(fēng)(《中國經(jīng)濟(jì)植物志》),座桿、劍桿、大桿、姜葉淫羊霍(《貴州草藥》)。
【來源】為姜科植物華良姜的根莖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華良姜
多年生草本。根莖匍匐,肉質(zhì)。莖細(xì)長,連花序高不及1米。葉2列,披針形,長15~25厘米,寬3.5~7厘米,先端漸尖,基部狹長楔形;具短柄;舌片極短,截頭狀或2裂,先端常有小毛:葉柄鞘狀抱莖?偁顖A錐花序頂生,長10~15厘米,分枝極短,下部的有花2~3朵;最下部的苞片矩圓形,白色,開花時不明顯;萼管狀,長3~4毫米;花無柄,白色,有紅色小斑點,管長約5毫米,裂片矩圓形,唇瓣闊卵形,無柄,先端凹入;雄蕊1,退化雄蕊小,呈花瓣狀;子房1,下位。蒴果球形,大如豌豆,有種子數(shù)顆;ㄆ5~7月。果期6~8月。
生于山谷、溪邊、疏林下等潮濕的地方。分布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廣西、廣東、福建等地。
【采集】秋季采收。
【化學(xué)成分】種子含油0.6%,中含0.5%棕櫚酸和一種酚類物質(zhì),油的低溫餾出部分含1,8-桉葉素7%,高溫餾出部分含30%α-石竹烯和一種倍半萜烯醇。尚含良姜素及山姜素。
【性味】辛,溫。
①《本草拾遺》:"熱。"
②《綱目》:"辛,熱,無毒。"
③《貴州草藥》:"辛,溫。"
【功用主治】溫胃散寒,消食止痛。治胃痛脹悶,噎膈吐逆,腹痛泄瀉,風(fēng)濕關(guān)節(jié)冷疼。
①《本草拾遺》:"主胃中冷,吐水,不下食。"
②《綱目》:"溫中下氣,消食益智。"
③《植物名實圖考》:"治胃痛。"
④《貴州草藥》:"散寒止痛,定喘。"
⑤《廣西藥植名錄》:"治胃寒冷痛,噎膈嘔吐,腹痛泄瀉,消化不良。"
【選方】①治肺癆咳嗽:山姜、干姜、核桃仁各五錢。蒸蜂蜜一兩服。
②治胃氣痛:山姜一兩。煨水服。
③治喘咳:山姜適量。泡童便三天,取出曬干。用一兩泡酒半斤。每日早晚各服五錢。
④治風(fēng)濕關(guān)節(jié)冷痛:山姜、石南藤、香樟根、紅禾麻各一兩。煨水服。(選方出《貴州草藥》)
藜 (《本草拾遺》) 【異名】萊(《詩經(jīng)》),厘、蔓華(《爾雅》),蒙華(《爾雅》郭璞注),鶴頂草(《土宿本草》),紅落藜、舜芒谷(《救荒本草》),紅心灰所(《庚辛玉冊》),落藜、胭脂菜(《綱目》),...
藜莖 (《本草拾遺》) 【來源】為藜科植物藜的老莖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藜"條。 【功用主治】《綱目》:"藜莖燒灰,和荻灰、蒿灰等分,水和蒸取汁,煎膏,點疣贅黑子,蝕惡肉。"...
黎豆 (《本草拾遺》) 【異名】虎豆(《爾雅》郭璞注),貍豆(《綱目》),巴山虎豆、鼠豆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。 【來源】為豆科植物頭花黎豆的種子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頭花黎豆,又名:?、虎?(《爾雅》),橫...
鯉魚目 (《本草拾遺》) 【異名】鯉魚眼睛(《食療本草》)。 【來源】為鯉科動物鯉魚的眼睛,動物形態(tài)詳"鯉魚"條。 【化學(xué)成分】鯉眼含維生素C0.44毫克%,一般春夏較秋冬為高。鯉為淡水魚,網(wǎng)膜上幾乎...
藍(lán)靛 (《綱目》) 【異名】藍(lán)淀(《本草拾遺》),青靛(《普濟(jì)方》),靛青(《鄧子禹家抄方》)。 【來源】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(lán)、草大青、豆科植物木藍(lán)、爵床科植物馬藍(lán)或蓼科植物蓼藍(lán)等葉所制成的染料。亦即制...
蠶蛻 (《綱目》) 【異名】蠶退、馬鳴退(《嘉祐本草》),馬明退(《儒門事親》),蠶蛻皮(《本草蒙筌》),佛退(《眼科龍木論》),蠶退皮(《本草求原》),蠶衣、蠶兒衣(《山東中藥》)。 【來源】為蠶蛾...
紅馬蹄草 (《四川中藥志》) 【異名】馬蹄肺筋草、接骨草(《四川中藥志》),銅錢草、一串錢、人馬蹄草(四川)。 【來源】為傘形科植物紅馬蹄草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紅馬蹄草 多年生草本。莖匍匐蔓生,節(jié)上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