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蟬花
178 2023-09-28
鹿胎
(《本草新編》)
【來源】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胎獸及胎盤。動物形態(tài)詳"鹿茸"條。
【采集】將妊娠母鹿剖腹,取出胎獸及胎盤,除盡殘肉、油脂,置烤爐內(nèi)烤至干透。
【藥材】干燥的鹿胎,大小不一,全體彎曲,頭大,嘴尖,下唇較長,四肢細長,有2蹄,尾短,脊背皮毛有小白色點,鮮時色淡,干燥后呈棕紅色。質(zhì)堅硬,不易折斷。氣微腥。以幼小、無毛、胎胞完整、無臭味者為佳。
主產(chǎn)黑龍江、吉林、河北、青海、甘肅、云南等地。
四川所產(chǎn)的鹿胎,為水鹿、白唇鹿、白鹿的胎獸及胎盤。用木板夾扁后加工干燥,商品呈扁圓形,棕褐色,外面包裹一層胎盤。
【炮制】將鹿胎以酥油炙至黃脆,研成細末。
【性味】甘咸,溫。
①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:"甘,溫,無毒。"
②《四川中藥志》:"性溫,味咸,無毒。"
【歸經(jīng)】《四川中藥志》:"入肝、腎、心三經(jīng)。"
【功用主治】益腎壯陽,補虛生精。治虛損勞瘵,精血不足,婦女虛寒,崩漏帶下。
①《本草新編》:"健脾生精,興陽補火。"
②《青海藥材》:"治婦女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,血虛、血寒,久不生育。"
③《四川中藥志》:"能補下元,調(diào)經(jīng)種子。治血虛精虧及崩帶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入丸散,2~5錢;鮮胎可煮汁熬膏。
【宜忌】《四川中藥志》:"上焦有痰熱,胃中有火者忌。"
【選方】①治虛損勞瘵:鹿胎(去穢,煮爛),熟地八兩(人乳、粉山藥各一兩,拌蒸九次),菟絲子十兩(酒煮),杞子八兩(乳浸),制過首烏十兩(乳浸,日曬夜露九次),金石斛六兩(酒炒),巴戟肉五兩(酒炒),黃芪(酥炙)五兩,人參四兩。黃蒿膏丸。(《沈氏尊生書》鹿胎丸)
②治陰虛崩帶,種子:鹿胎、當歸、枸杞、熟地、紫河車、阿膠。為丸劑服。(《四川中藥志》)
【名家論述】①《本草新編》:"世人有麋、鹿合而成膏,以治陰陽之虛則可耳。然而用麇、鹿為膏,又不若用鹿胎,加人參、熟地、山茱、山藥、茯神、牛膝、柏子仁、巴戟天、肉蓯蓉、炒棗仁、白術、甘草、麥冬、沙參、五味子、杜仲、破故紙、黃芪、當歸為全鹿丸之更妙也,用大鹿為全鹿丸者誤。"
②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:"鹿性補陽益精,男子真元不足者宜之,不特茸、角、莖、胎入藥,而全鹿丸合大劑參、芪、桂、附,大壯元陽,其胎純陽未散,宜為補養(yǎng)天真,滋益少火之良劑。然須參、芪、河車輩佐之,尤為得力。如平素虛寒、下元不足者,入六味丸中為溫補精血之要藥,而無桂、附辛熱傷陰之患。"
驢陰莖 (《綱目》) 【異名】驢鞭(《本草新編》),驢三件(《河北藥材》),驢腎(《山西中藥志》)。 【來源】為馬科動物驢的雄性外生殖器,動物形態(tài)詳"驢肉"條。 【采集】雄驢殺死后,割取其陰莖及睪丸,...
虎膏 (《別錄》) 【異名】虎油(《物理小識》),虎脂(《本草新編》)。 【來源】為貓科動物虎的脂肪油。動物形態(tài)詳"虎骨"條。 【化學成分】體內(nèi)儲存脂肪,熔點43~44℃,碘價56.8,含固體脂肪酸4...
黑及草 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 【來源】為龍膽科植物橢圓葉花錨的根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橢圓葉花錨 二年生草本。莖直立,有分枝,具棱,綠色,高30~50厘米。單葉對生;長橢圓形或卵狀披...
邱茄子 (《綱目》) 【異名】仁菜子(《食療本草》)。 【來源】為藜科植物邱茄菜的種子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邱茄菜"條。 【功用主治】孟詵:"煮半生,搗取汁含,治小兒熱。" 【選方】治痔下血:邱茄子、蕓薹子、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