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薇根
60 2023-10-07
呂宋果
(《綱目拾遺》)
【異名】加?弄、寶豆(《本草補》),苦果(《藥材資料匯編》)。
【來源】為馬錢科植物呂宋豆的成熟種子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呂宋豆
大型木質(zhì)藤本。葉對生,革質(zhì),光滑,矩圓形或橢圓形,長8~20厘米,先端銳尖,基部楔形或略圓、有明顯的3條基出脈;ò咨,大多生于上部葉腋;花萼短小,有齒;花冠管狀,長不及1厘米。果實圓形,灰白色微帶黃色漸變?yōu)楹稚,徑約10厘米或更大;種子多數(shù),包在柔軟黃色的果肉中,新鮮種子稻草色略帶青綠,卵形或具鈍角的三角狀形,略扁,寬約2.5厘米,被銀白色伏貼的毛茸。
分布菲律賓、越南、泰國。
【藥材】干燥成熟種子呈不規(guī)則卵圓形,或一面有棱,長2~3厘米,寬1.5~2厘米,厚約1.5厘米,外表灰棕色,有細(xì)疣點,有的殘留銀灰色帶光澤的毛茸;坑袌A形的種臍。質(zhì)堅實,縱切面可見角質(zhì)狀、半透明、灰棕色的大胚乳,中央具子葉2片。氣無,味極苦(性劇毒,嘗時注意)。
都自菲律賓等地進(jìn)口。
【化學(xué)成分】種子含生物堿2.5~5%,其中46~62%為番木鱉堿;還有馬錢子堿0.5%、少量的小檗堿以及三個16-烷氧基番木鱉堿:16-甲氧基番木鱉堿、16-乙氧基番木鱉堿和16-丙氧基番木鱉堿。另含番木鱉甙。
【藥理作用】參見"馬錢子"條。
【性味】苦,寒,有大毒。
《本草補》:"味苦。"
【功用主治】《綱目拾遺》:"治腹痛瀉利,瘧疾,蟲積,刀傷出血,蜈蚣咬傷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磨汁,每次量2~3厘,每日服2~3次。外用:刮末撒或調(diào)敷。
【宜忌】體虛,久病者忌用。
【選方】①治腹痛瀉利,瘧疾初作,蛔蟲疳積,中風(fēng)昏仆:呂宋果,磨水服。
②治刀斧傷血漏:呂宋果,刮末敷患處。
③治蛇、蝎、蜈蚣咬傷:呂宋果,磨清水服;并刮末敷傷處。
④治頭瘡癢爛羝?:呂宋果,切碎,以油煎之,乘熱遍擦,向火取暖,隨以布向火取熱,覆病人身上而睡,又以被蓋,不見生風(fēng)愈。(①方以下出《綱目拾遺》)
⑤治內(nèi)痔外翻:呂宋果,以醋磨,涂患處。(《貴州中醫(yī)驗方》)
呂宋楸毛 (李承祜《生藥學(xué)》) 【異名】呂宋楸莢粉(李承祜《生藥學(xué)》)。 【來源】為大戟科植物粗糠柴的果實的腺毛及毛茸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粗糠柴,又名:香檀、香桂樹、六檢仔、菲島桐、假桂樹、新婦木、六年仔...
路路通 (《綱目拾遺》) 【異名】楓實(《南方草木狀》),楓木上球(《德勝堂經(jīng)驗方》),楓香果(《槐西雜志》),楓果、聶子(《綱目拾遺》),狼目(《藥材資料匯編》),楓球子(《中藥志》),狼眼(《中藥...
蔞油 (《綱目拾遺》) 【異名】蔞葉油(《綱目拾遺》)。 【來源】為胡椒科植物韶醬之葉經(jīng)蒸餾而得的芳香油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韶醬"條。 【功用主治】《綱目拾遺》:"治手足紅腫或疼,以蔞葉油揉擦,用布包裹。滴...
鸕鶿涎 (《綱目拾遺》) 【來源】為鸕鶿科動物鸕鶿的口涎。動物形態(tài)詳"鸕鶿"條。 【功用主治】治百日咳。 【選方】①治腎咳,俗呼頓嗆,從小腹下逆上而咳,連嗽數(shù)十聲,少住又作,甚或咳發(fā)必嘔,牽掣兩脅,涕...
鸕鶿肉 (《雷公炮炙論》) 【異名】水老鴉(《本草衍義》),摸魚公(《綱目拾遺》),魚鷹(《中國動物圖譜?鳥類》))。 【來源】為鸕鶿科動物鸕鶿的肉。 【動物形態(tài)】鸕鶿 體長約80厘米。嘴狹長呈圓錐形...
凍青葉 (《昆明民間常用草藥》) 【來源】為樟科植物滇楨楠的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滇楨楠 喬木,高20米;樹冠球形,有香氣;樹皮灰褐色。小枝灰綠色,光滑無毛。葉互生,革質(zhì),倒卵形,長7~9厘米,寬4~5厘...
滇雞骨常山 (《中藥材品種論述》) 【來源】為夾竹桃科植物雞骨常山的枝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雞骨常山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又名:云南鴨腳樹、紅辣樹、白虎木、野辣椒。 直立灌木,高達(dá)3米。莖灰褐色。單葉3~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