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薇根
60 2023-10-07
人參葉
(《增訂偽藥條辨》)
【別名】參葉(《本草從新》)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五加科植物人參,詳"人參"條。
【藥材】干燥葉為帶有長柄的掌狀復(fù)葉,小葉5枚,偶有3枚,呈卵形或倒卵形;復(fù)葉基部的小葉長2~3厘米,寬1~1.5厘米;復(fù)葉上部的小葉長4~15厘米,寬2~4厘米,基部楔形,先端漸尖,邊緣有細鋸齒,紙質(zhì);黃綠色,卷縮狀,有時破碎。氣清香,味微苦而帶甘。
市場所售之人參葉,多為五加種植物大葉三七的葉,形狀與人參葉相似。主產(chǎn)四川、陜西等地,藥材稱為"參葉"。參見"參葉"條。
【性味】苦甘,寒。
①《綱目拾遺》:"味苦微甘。"
②《本草再新》:"味苦,性寒,無毒。"
【歸經(jīng)】《本草再新》:"入肺、胃二經(jīng)。"
【功用主治】①《藥性考》:"清肺,生津,止渴。"
②《綱目拾遺》:"補中帶表,大能生胃津,祛暑氣,降虛火,利舊肢頭目;醉后食之,解酲。"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治療阿狄森氏病
用20%乙醇將人參莖葉制威50%的浸劑。日服三次,劑量從每日60~90毫升開始,逐漸增加,通常持續(xù)在每日150~300毫升之間。觀察18例,平均服藥121天(最長323天,最短23天)。結(jié)果4例顯效,9例好轉(zhuǎn),4例部分好轉(zhuǎn),1例無效。初步觀察,經(jīng)治后患者的顯著變化為體重、握力、血糖增加,血壓上升,血鈉濃度增高,以及皮質(zhì)素水試驗、ACTH試驗的改善。本品對早期或代償型患者療效較顯著,但對晚期非代償型患者則需并用皮質(zhì)素。
人參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別名】人銜、鬼蓋(《本經(jīng)》),土精、神草、黃參、血參(《吳普本草》),地精(《廣雅》),百尺杵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,海腴、金井玉闌,孩兒參(《綱目》),棒棰(《遼寧主要藥材》)。 【...
人參子 (《綱目拾遺》) 【來源】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果實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人參"條。 【功用主治】《綱目拾遺》:"發(fā)痘行漿。"...
【中文名】明黨參(《飲片新參》) 【類別】根類 【異名】土人參、百丈光、天瓠(《證治準繩》),粉沙參,紅黨參(《本草從新》),金雞爪(《本草求原》),山花(《中國藥植志》),山蘿卜(《浙江中藥手冊》)...
貓人參 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 【異名】貓氣藤、癰草、沙梨藤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。 【來源】為獼猴桃科植物鑷合獼猴桃的根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鑷合獼猴桃 落葉木質(zhì)藤本。根皮光滑,表面茶褐色,橫切面白色...
苦石蓮 (《增訂偽藥條辨》) 【異名】石蓮子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,老鴉枕頭(《藥材資料匯編》),土石蓮子、青蛇子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,貓兒核(《廣西中藥志》),廣石蓮子(《四川中藥志》)。 【來源】為...
牡丹皮 (《珍珠囊》·《本經(jīng)》原作牡丹) 【異名】牡丹根皮(《綱目》),丹皮(《本草正》),丹根(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)。 【來源】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牡丹,又名:鹿韭、鼠姑(《本經(jīng)》...
獨椒 (《四川中藥志》) 【來源】為薔薇科植物爪瓣花楸的根皮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爪瓣花楸 落葉小灌木,高2~5米。小枝灰色或褐棕色。單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,互生或簇生于短枝頂端,長5~13厘米;小葉25~33片,葉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