棉花子
174 2023-09-28
石莼
(《本草拾遺》)
【異名】石被(《連江縣志》),紙菜(《廣東新語》),海萵苣(《中國植物圖鑒》),海白菜(《中藥志》)。
【來源】為石莼科植物石莼或孔石莼的葉狀體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①石莼,又名:菜石莼。
藻體黃綠色,長10~30厘米,可達(dá)40厘米。體近似卵形,邊緣常略有波狀,或呈廣寬的葉片狀。體厚在45微米上下。
生長在海灣內(nèi),中潮帶及低潮帶的巖石上或石沼中。分布浙江至廣東海南島沿岸;黃渤海沿岸稀少。
②孔石莼
藻體深綠色,呈橢圓形、卵形、披針形或圓形葉片狀,扁平如紙,厚約70微米,近基部厚約130~180微米,長徑自10厘米~1米,邊緣略有皺或稍呈波狀。有許多大小不等的孔;坑斜P狀固著器,其附近有同心圈的皺紋,無柄或不明顯。
生長在中潮帶及低潮帶和大干潮線附近的巖石上。分布遼寧、河北、山東和江蘇等地沿海,長江以南的東海和南海沿岸也有生長,但由北向南逐漸稀少。
【采集】冬、春二季采收。
【藥材】干燥葉狀體呈不規(guī)則的團(tuán)狀物,質(zhì)極松軟,甚薄,極易破碎。
產(chǎn)廣東、福建等地。
【化學(xué)成分】①石莼干品含水分11.51,灰分51.11(二氧化硅、鈣、鎂、鈉、氯等),氮0.58,蛋白質(zhì)3.61,粗纖維6.89,氯化鈉10.55%。
尚含酸性多糖和糖醛酸、廿二碳五烯酸、28-異巖藻甾醇、環(huán)木菠蘿烯醇,24-亞甲基環(huán)木菠蘿烷醇,和二甲基-β-丙酸噻亭。
②孔石莼含蛋白質(zhì)16.03,脂肪0.23,戊聚糖12.27和可溶性非氮物質(zhì)64.49%;灰分21.67%(中有鈉4.9、鉀2.9、硅1.7、磷0.6、鋁0.8、鐵1.6、鈣1.8、鎂22.1、硫17.8%);又含氨基酸、乙酸、丙酸、丁酸、戊酸,以及十四酸、十六酸、亞麻酸等脂肪酸,丙烯酸、葛縷醛、糠醛、苯甲醛、丙醛、檸檬醛、茴香醛、香莢蘭醛、異香莢蘭醛、桂皮醛、香茅醛、異松油烯、α-蒎烯、檸檬烯、黃樟醚、對聚傘花素、桉葉素、丁香油酚、芳樟醇、α-松油醇、生物素和維生素B12。
【性味】《本草拾遺》:"味甘,平,無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①《本草拾遺》:"下水,利小便。"
②《海藥本草》:"主風(fēng)秘不通,五鬲?dú),并小便不利,臍下結(jié)氣,宜煮汁飲之。胡人多用治耳("耳"一作"疳")疾。"
伸筋草 (《分類草藥性》) 【異名】石松(《本草拾遺》),過山龍(《滇南本草》),寬筋藤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,火炭葛(《本草求原》),金毛獅子草、金腰帶、獅子草(《中藥志》),獅子毛草(《中藥材手冊》...
石帆 (《本草拾遺》) 【異名】海團(tuán)扇(《動物學(xué)大辭典》)。 【來源】為柳珊瑚科動物柳珊瑚的石灰質(zhì)骨胳。 【動物形態(tài)】柳珊瑚 全體呈樹狀,分枝頗多,常擴(kuò)展而為一平面,不向四方分披。其間具無數(shù)小水螅體;...
鱔魚血 (《本草拾遺》) 【來源】為鱔科動物黃鱔的血,動物形態(tài)詳"鱔魚"條。 【性味】①《本草匯言》:"味咸甘,氣平,無毒。" ②《醫(yī)林纂要》:"咸,溫。" 【歸經(jīng)】《本草匯言》:"入足厥陰、少鑰經(jīng)。...
蛇婆 (《本草拾遺》) 【來源】為海蛇科動物半環(huán)扁尾蛇的全體。 【動物形態(tài)】半環(huán)扁尾蛇,又名:海蛇。 全長63~150厘米。頭部短,尾側(cè)扁,軀干略呈圓筒形。吻鱗分上下2片;上唇鱗7片,其中第3、4鱗入...
韶子 (《本草拾遺》) 【異名】山韶子(《桂海虞衡志》),毛荔枝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毛召(《陸川本草》)。 【來源】為無患子科植物韶子的果實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韶子,又名:海南韶子。 常綠喬木,高10~...
蘆薈 (《開寶本草》) 【異名】盧會(《藥性論》),訥會(《本草拾遺》),象膽、奴會(《開寶本草》),勞偉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。 【來源】為百合科植物庫拉索蘆薈、好望角蘆薈或斑紋蘆薈葉中的液汁經(jīng)濃縮的...
過山龍 (《陜西中草藥》) 【異名】羊葡萄蔓(《陜西中草藥》),草葡萄(《陜甘寧青中草藥選》)。 【來源】為葡萄科植物馬頭葉蛇葡萄的根皮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烏頭葉蛇葡萄 落葉木質(zhì)藤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