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蟬花
178 2023-09-28
菥神
(《本經(jīng)》)
【異名】大薺(《爾雅》),蔑菥、大蕺、馬辛(《本經(jīng)》),析目、榮目、馬駒(《吳普本草》),老薺(《爾雅》郭璞注),遏藍(lán)菜(《救荒本草》),花葉薺、水薺(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》),老鼓草(《中國藥植志》),瓜子草(《中藥志》),洋辣罐(《遼寧經(jīng)濟(jì)植物志》),蘇敗醬、敗醬草。
【來源】為十字花科植物菥神的全草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菥神
一年生草本,高20~40厘米,全體光滑無毛。莖直立,圓柱形,有分枝,表面粉綠色。單葉互生;根生葉有短柄,莖生葉無柄,基部抱莖;葉片橢圓形、倒卵形或披針形,長2.5~5厘米,寬1~2厘米,先端尖,基部箭形,邊緣具稀疏淺齒或粗齒,兩面粉綠色,中脈在背面隆起,側(cè)脈不明顯?偁罨ㄐ蛞干绊斏L10~20厘米:花萼4片,卵形,長2~2.5毫米,寬1.5毫米,綠色,邊緣白色膜質(zhì);花瓣4片,十字形排列,倒卵圓形,長約3.5毫米,寬1毫米,先端圓鈍,基部漸狹,白色;雄蕊6,4強(qiáng),花藥卵形,背著,2室,縱裂,花絲粗壯;雌蕊1,子房卵圓形而扁,先端微凹,綠色,2室。短角果扁平,卵圓狀,長8~13毫米,寬6~10毫米,具寬翅,先端深裂,熟時淡黃色,沿中央頂端向下開裂。種子小,卵圓形而扁;ㄆ4~7月。果期5~8月。
生于山坡、草地、路旁或田畔。我國大部分地區(qū)均有分布。
本植物的種子(菥神子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。
【采集】5~6月間果實(shí)成熟時采收,曬干。
【藥材】干燥的帶果全草,莖呈圓柱形,表面灰黃色;質(zhì)脆,易斷,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。葉大多碎落。頂端有總狀果序,果實(shí)扁橢圓形,邊緣有翅。
產(chǎn)江蘇、浙江、湖南等地。
部分地區(qū)將本品作敗醬使用,參見"敗醬"條。
【化學(xué)成分】全草含黑芥子甙,經(jīng)酶作用后產(chǎn)生芥子油。
【藥理作用】黑芥子甙本身無刺激性,一旦水解成芥子油后,刺激性很強(qiáng),有殺菌作用。亦可用于痛風(fēng),以增加尿酸排泄。
【性味】甘,平。
①《綱目》:"甘,平,無毒。"
②《福建中草藥》:"微苦,平。"
【功用主治】治腎炎,子宮內(nèi)膜炎。
《綱目》:"和中益氣,利肝明目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0.5~1兩。
【選方】①治腎炎:菥神鮮全草一至二兩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②治產(chǎn)后子宮內(nèi)膜炎:菥神干全草五錢。水煎,調(diào)紅糖服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犀角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低密(《綱目》),烏犀角(《證治準(zhǔn)繩》),香犀角(《現(xiàn)代實(shí)用中藥》)。 【來源】為犀科動物印度犀、爪哇犀、蘇門犀等的角。 【動物形態(tài)】①印度犀,又名:獨(dú)角犀(《綱目》)。 ...
錫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白錫(《山海經(jīng)》),矧(《爾雅》),槭(《周禮》鄭玄注),白槭(《爾雅》郭璞注)。 【來源】為一種銀白色金屬,主要由錫石中煉出。礦物形態(tài)詳"錫礦"條。 【藥材】多為塊狀。銀白...
五加皮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南五加皮(《科學(xué)的民間藥草》)。 【來源】為五加科植物五加或無梗五加、刺五加、糙葉五加、輪傘五加等的根皮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①五加(《本經(jīng)》),又名:豺漆(《本經(jīng)》),文章草...
蕪荑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殿聲(《本經(jīng)》),無夷(《爾雅》郭璞注),蕪荑仁(《千金方》),山榆子(《千金食治》),山榆仁(《本草拾遺》),白蕪荑(《圣惠方》),大果榆糊(《藥材學(xué)》)。 【來源】為榆...
蜈蚣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吾蛆(《莊子》),吳公(《廣雅》),天龍(《綱目》),百腳(《藥材學(xué)》),嗷高姆(朝名)。 【來源】為大蜈蚣科動物少棘巨蜈蚣或其近緣動物的干燥全蟲。 【動物形態(tài)】少棘巨蜈蚣...
尖耳貫眾 (《江西草藥》) 【異名】貫眾、大葉蘭芝、大葉魯基(《江西草藥》),牛尾貫眾(《貴州草藥》)。 【來源】為鱗毛蕨科植物尖耳貫眾的根莖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尖耳貫眾,又名:刺齒貫眾。 多年生蕨類,高...
鼻血雷 (《中草藥土方土法戰(zhàn)備專輯》) 【異名】鼻血連(《中草藥土方土法戰(zhàn)備專輯》)。 【來源】為馬兜鈴科植物管花馬兜鈴的根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管花馬兜鈴,又名:鐘鈴藤細(xì)辛。 多年生攀援草本。莖無毛。葉卵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