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蟬花
178 2023-09-28
【中文名】鴉膽子(《綱目拾遺》)
【類別】果實類
【異名】老鴉膽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,鴉膽、苦棒子(《吉云旅鈔》),苦參子(《綱目拾遺》),鴉蛋子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鴨蛋子(《醫(yī)學(xué)衷中參西錄》),鴨膽子(《中藥志》),解苦楝(《廣西中藥志》),小苦楝(《廣西中草藥》)。
【來源】為苦木科植物鴉膽子的果實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鴉膽子
常綠大灌木或小喬木,高達3米,全株均被黃色柔毛。單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,互生,長10~30厘米,有長柄;小葉5~11枚,對生,長卵狀披針形,長5~10厘米,寬2~4厘米,先端漸尖,基部楔形或兩側(cè)不對稱的斜圓形,邊緣有三角形粗齒,上面綠色,下面淡綠色。圓錐聚傘花序腋生,雌雄異株,雄花序長10~30厘米,雌花序長4~18厘米;花極小,紅黃色;雄花萼片4,披針形,花瓣4,線狀披針形,雄蕊4,著生在花盤下方,花盤4裂;雌花萼片4,三角形,花瓣4,長圓狀披針形,子房由4心皮組成,大部離生,下部被花盤包圍,花柱下彎,柱頭長尖形。核果長卵形,先端略向外彎,成熟時黑色,具突起的網(wǎng)紋。花期3~8月。果期4~9月(海南島、廣西)。
生長在草地、灌木叢中及路旁向陽處。分布福建、廣西、云南、臺灣、廣東等地。
本植物的根(老鴉膽根)、葉(老鴉膽葉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。
【采集】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。除凈枝葉雜質(zhì),曬干。
【藥材】干燥成熟的果實呈長圓形或卵形,兩頭稍尖,長6~10毫米,直徑3~7毫米。表面灰黑色,有不規(guī)則多角形的網(wǎng)紋,底端有凹陷的果柄痕。外殼質(zhì)硬而脆,破開后內(nèi)向灰紅色或灰黃色,光滑而油潤。內(nèi)有黃白色種仁,呈卵形,長4~7毫米,直徑3~5毫米,外包抽皺的薄膜,富有油性。無臭,味極苦。以質(zhì)堅、仁白、油性足者為佳。
主產(chǎn)廣東、廣西。福建、臺灣亦產(chǎn)。
【化學(xué)成分】鴉膽子含生物堿(鴉膽子堿和鴉膽寧等)、糖甙(鴉膽靈、鴉膽子甙等)、酚性成分(鴉膽子酚等)和一種羥基羧酸稱鴉膽子酸等。
鴉膽子仁含脂肪油(鴉膽子油)56.23%。油中不皂化物占1.36%,內(nèi)含揮發(fā)油少許;皂化物92.47%,內(nèi)含油酸(占原油的%-下同)81.87%、亞油酸3.37%、硬脂酸2.65%、棕櫚酸6.62%等;還有熔點為152℃的絹絲狀結(jié)晶體4.59%。
種子中含多種結(jié)構(gòu)上類似苦木素的苦味成分:鴉膽子苦醇、鴉膽子素A、B、C、D、E、F、G、H等。
【藥理作用】①抗阿米巴作用
鴉膽子仁及其有效成分對痢疾桿菌、傷寒桿菌、霍亂弧菌等沒有抑制作用,而對原蟲如阿米巴、草履蟲乃至瘧原蟲均有殺滅效力。去油鴉膽子水浸液加入溶組織阿米巴之培養(yǎng)基中,發(fā)觀1:1000之稀釋中性液需與培養(yǎng)基接觸48小時后,方能殺滅三種阿米巴中之二種,因此,認(rèn)為試管內(nèi)殺滅阿米巴之效力,尚不足以說明臨床的療效。從鴉膽子中提得的粗制結(jié)晶配糖體,在試管中有更強的作用,但進一步精制后,效力反而降低,因此其有效成分迄未解決。從鴉膽子中分離出的結(jié)晶性成分-甙甲,1:10000的水溶液在玻片上可于4小時內(nèi)殺滅阿米巴;甙乙則較弱,需1:1000的濃度,方有作用。動物(貓、犬、猴)人工或天然感染的阿米巴痢疾,用鴉膽子及其有效成分治療,也證明具有抗阿米巴作用,多數(shù)或全部可達癥狀消失,1/3~1/2達到根治,在過去對動物進行實驗治療的文獻中,死亡率常較高,因而影響了治療率。
④抗瘧作用
自1950年發(fā)現(xiàn)鴉膽子仁或其水浸液對雞瘧有效以后,進一步證明了它的抗瘧作用大于常山而與奎寧相似,但從其中提得的結(jié)晶成分,療效不夠滿意。鴉膽子溫浸劑或醇-水提取液對雞瘧原蟲的繁殖確有顯著的抑制作用,但劑量必須在接近半數(shù)致死量時方有效。經(jīng)治療的小雞,體重顯著減輕、甚至死亡,凡接受治療后未死的雞,停藥后皆復(fù)發(fā)而死亡。對間日瘧患者,鴉膽子水提浸膏雖有一定療效,但反應(yīng)(主要是惡心、嘔吐)較重。
③驅(qū)腸蟲作用
曾發(fā)現(xiàn)用鴉膽子治療阿米巴痢疾時,腸內(nèi)寄生蟲如鞭蟲、蛔蟲、絳蟲等也被驅(qū)出,因此,可能鴉膽子對上述寄生蟲也有毒性。鴉膽子中的苦味甙性成分在較高濃度時能殺滅肺吸蟲成蟲,但在犬肺吸蟲病的實驗治療中,并無效果。對鉤蟲似亦無效。
④治疣及乳頭瘤
鴉膽子仁或油對正常皮膚或粘膜面有刺激作用,系一種細胞毒,臨床上治疣或乳頭狀瘤有效。對小鼠的實驗性乳頭狀瘤,用鴉膽子仁或水劑(油劑效果較差)能使瘤組織細胞發(fā)生退行性變與壞死;作用于正常皮膚組織與癌組織時,也具有類似的作用。
⑤其他作用
靜脈注射小量去油鴉膽子仁粉浸劑和各種粗制有效成分,可使哺乳動物血壓暫時下降;切斷二側(cè)迷走神經(jīng),不影響原有的降壓作用。此外還抑制在體和離體心臟的搏動,擴張后肢血管;對蛙的血管相反,呈收縮現(xiàn)象,提純后的鴉膽子甙則無降壓作用;較大劑量亦不影響猴的心電圖及肝功能。鴉膽子仁浸劑興奮離體子宮及離體和在體小腸而增進蠕動;鴉膽子甙則無上述作用,但小量注射,使犬在體小腸發(fā)生強烈的收縮運動。從鴉膽子中提出的甙甲對離體兔心有短暫的抑制作用,能引起兔的血壓下降,對離體兔耳或蛙下肢血管呈收縮作用,對離體兔子宮無明顯作用;甙乙對兔及蛙心也有短暫的抑制;酚性化合物能引起離體兔、蛙心的收縮不全。此外,鴉膽子冷浸液(5~10%)可殺滅蚊幼蟲:其莖、葉放入積水缸內(nèi)亦有效。
【毒性】鴉膽子揮發(fā)油有刺激性。其有毒成分為溶于水、具苦味的部分。鴉膽子仁或有效成分的大劑量,使動物內(nèi)臟血管顯著擴張,甚至出血;對中樞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呈普遍的抑制現(xiàn)象;白細胞增多,多核細胞比率增加。治療量在臨床上常遇到的癥狀是惡心、嘔吐,有時發(fā)生血壓降低。去油鴉膽子對貓灌胃的最小致死量為0.1克/公斤。鴉膽子中酚性成分的毒性最強,甙甲、甙乙次之,它們對小鼠皮下注射之半數(shù)致死量分別為:0.65、10、74毫克/公斤。死亡前呈全身抑制及四肢麻痹。
【炮制】簸凈雜質(zhì),洗凈,曬干,剝?nèi)ネ鈿,取整仁?br>
【性味】苦,寒,有毒。
①《醫(yī)學(xué)衷中參西錄》:"味極苦,性涼。"
②《本草正義》:"大苦,大寒。"
③《廣西中藥志》:"味極苦,性寒,有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熱,燥濕,殺蟲,解毒。治痢疾,久瀉,瘧疾,痔瘡,疔毒,贅疣,雞眼。
①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"涼血,去脾家瘡,理跌打。"
②《綱目拾遺》:"治痢,痔。"
③《嶺南采藥錄》:"治冷痢,久瀉。又能殺蟲。"
④《醫(yī)學(xué)衷中參西錄》:"涼血解毒,善治熱性赤痢,二便因熱下血。""治梅毒及花柳毒淋。搗爛醋調(diào)敷疔毒。善治疣。"
⑤《科學(xué)的民間藥草》:"截瘧和治阿米巴痢疾。""制成油質(zhì),可治外耳道乳狀瘤,乳頭瘤,以及尖銳性濕疣。"
⑥《廣西中藥志》:"治疳匿。外用(油亦可)治皮膚瘤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用龍眼肉或膠囊包裹,飯后吞服,每次5~20粒,1日3次。外用:搗敷。
【宜忌】脾胃虛弱,嘔吐者忌服。
《廣西中草藥》:"孕婦和小兒慎用。"
【選方】①治里急后重:鴉膽去殼留肉,包龍眼肉,每歲一粒,白滾水下。(《吉云旅鈔》)
②治熱性亦痢,及二便因熱下血:鴉膽子去皮,每服二十五粒,極多至五十粒,白糖水送下。此物囫圇吞服,去皮時仁有破者,去之勿服,服之恐作嘔吐。(《醫(yī)學(xué)衷中參西錄》)
③治瘧疾:鴉膽子果仁十粒,入桂圓肉內(nèi)吞服,日三次,第三日后減半量,連眼五日。(《廣西中草藥》)
④治早期血吸蟲。壶f膽子果仁十粒,日二次,連服四、五天。(《廣西中草藥》)
⑤治痔:鴉膽子七粒,包圓眼肉,吞下。(《綱目拾遺》)
⑥治疣:鴉膽子去皮,取白仁之成實者,杵為末,以燒酒和涂少許,小作瘡即愈。(《醫(yī)學(xué)衷中參西錄》)
⑦治腳雞眼;鴉膽子二十個,砸開取仁,用針尖戳住,放燈頭以上少烤,烤至黃色,再放一小塊膠布上,用刀將該藥按成片,粘于患處(在粘前用開水將患處洗凈,用刀將厚皮割去),每日換一次,二十天左右即痊愈。(《新中醫(yī)藥》8(12):583,1957)
⑧治滴蟲性陰道炎:鴉膽子二十個,去皮,水一茶杯半,用砂壺煎至半茶杯,倒入消毒碗內(nèi),用消過毒的大注射器將藥注入陰道,每次注二十至四十毫升。輕者一次,重者二至三次。(《河北中醫(yī)藥集錦》)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①治療阿米巴痢疾
據(jù)50例和65例的觀察,近期治愈率分別為72%和94%。其中50例組的復(fù)發(fā)率為6%。治愈病例大都在2~7天內(nèi)癥狀消失,大便鏡檢多數(shù)在3~5天轉(zhuǎn)為陰性。從大便轉(zhuǎn)陰時間的長短看,鴉膽子對滋養(yǎng)體作用似較包囊為佳;蛘J(rèn)為鴉膽子對急、慢性病例均有效果。副作用有惡心、嘔吐、頭暈、腹痛,腹瀉等,其中以腹瀉較多見,但不影響治療。用法:大多采取口服法與灌腸法并用,7~10天為一療程?诜咳3次,成人每次用鴉膽子仁10~20粒,也有少至4粒的;小兒每歲1~2粒。裝膠囊吞服。灌腸用鴉膽子仁15~20粒,打碎后浸于1%碳酸氫鈉溶液200毫升中2小時,然后行保留灌腸每日1次,或隔日1次。與口服法同時進行,或在口服4天后再單獨使用。
②治療瘧疾
對間日瘧、三日瘧、惡性瘧均有效果,多數(shù)病例服藥后可控制發(fā)作。用法:成人每次用鴉膽子仁10粒裝入膠囊吞服,每日3~4次,連服至第4、5天劑量減半,全治程為5天。小兒10歲以下每次6粒,14歲以下每次8粒。副作用較大,主要為消化道反應(yīng),如上腹部不適,飽脹,食欲減退,大便次數(shù)增加,少數(shù)病人發(fā)生嘔吐。
③治療滴蟲性及阿米巴原蟲性陰道炎
用鴉膽子仁20粒加水100毫升,煎成20毫升,以注射器套導(dǎo)尿管注入陰道內(nèi),每日1次。治療6例滴蟲性陰道炎,經(jīng)2~3次用藥即獲痊愈,隨訪年余未見復(fù)發(fā)。另一報告用鴉膽子仁40粒打碎后加水400毫升,煎成40毫升,行陰道灌洗,每日1次,治療1例阿米巴原蟲性陰道炎,經(jīng)7天后亦獲痊愈。
④治療贅瘤
用鴉膽子油涂搽患部,對于外耳道乳頭狀瘤、喉乳頭狀瘤,及尋常疣、扁平疣等均有治療效果。外耳道乳頭狀瘤用鴉膽子油滴入,每日1~2次,3~7天即可脫落。單發(fā)性的喉乳頭狀瘤,可先將瘤體摘除,然后用鴉膽子曲在基底部擦拭;多發(fā)性的先將易摘除的瘤體摘除,再用鴉膽子油在瘤體表面涂拭。小兒直接喉鏡下涂拭,成人在間接喉鏡下涂拭,每周1~3次。一般施用5~6次后腫物即可消失,但最多有用至30次的。鴉膽子油對喉部無不良副作用,涂后局部無紅腫或潰瘍發(fā)現(xiàn),乳頭狀瘤處形成瘢痕,對正常粘膜無破壞作用。經(jīng)鴉膽子油治療的病例未見復(fù)發(fā)。對于尋常疣、扁平疣等,可先用小刀將疣體表皮輕輕刮破(不宜刮得過深及損傷周圍皮膚),將鴉膽子劈開直接在患部摩擦,或蘸少量鴉膽子油滴于疣上,每4~7天1次,10次為一療程。涂油后5~6小時內(nèi)切勿用水或毛巾洗擦,以免拭去藥油或波及周圍皮膚;面部用藥須防止進入眼內(nèi);再次用藥如遇皮損結(jié)有痂膜時,須先將痂膜輕輕刮除再涂藥油。用上法治療扁平疣47例,治愈39例,大多在5次以內(nèi)治愈。多數(shù)病人用藥后皮損及健康皮膚出現(xiàn)紅腫、瘙癢及灼熱感等炎癥現(xiàn)象,但對治療無效病例則此現(xiàn)象很少出現(xiàn)。炎癥反應(yīng)出現(xiàn)后,繼續(xù)涂擦,原來發(fā)炎之處逐漸變?yōu)樽睾谏瑪?shù)日后痂膜脫落而疣即消失。用鴉膽子油較鴉膽子仁效果迅速,但局部發(fā)炎也較劇烈。也可將鴉膽子搗成細末,加水調(diào)成糊狀,涂于疣上,每日早晚各1次,涂至結(jié)痂為止。一般2周左右即可結(jié)痂而愈。鴉膽子油對于軟而作線狀之乳頭狀瘤較尋常疣、扁平疣作用迅速,其治療作用可能是由于它的毒性作用使細胞發(fā)生退行性變,細胞核固縮,最后壞死而脫落。
用鴉膽子仁內(nèi)服,對于肛門裂和內(nèi)痔等引起的出血,血吸蟲病合并乙狀結(jié)腸肉芽腫,均有一定的治療效果。此外,鴉膽子外敷曾引致過敏1例。患者于右足中趾上皮角化處敷藥后20分鐘突發(fā)呼吸困難,旋即進入半昏迷狀態(tài),經(jīng)搶救后始恢復(fù);謴(fù)后以鴉膽子仁浸液作皮膚劃痕試驗,結(jié)果涂藥后20秒鐘局部發(fā)生紅潤,1分鐘時出現(xiàn)直徑1.2厘米大的丘疹,并覺呼吸有緊迫感,持續(xù)12小時之久;同時以健康人用同法作對照,結(jié)果陰性。在此以前患者曾兩次用鴉膽子仁外敷,亦均在用藥后1~2小時左右發(fā)生不同程度的過敏癥狀,如蕁麻疹、呼吸迫促、惡心嘔吐等。
【名家論述】《醫(yī)學(xué)衷中參西錄》:"鴉膽子,性善涼血止血,兼能化瘀生新。凡痢之偏于熱者用之皆有捷效,而以治下鮮血之痢,瀉血水之痢,則尤效。又善清胃腑之熱,胃院有實熱充塞,噤口不食者,服之即可進食。審斯,則鴉膽子不但善利下焦,即上焦有虛熱者,用之亦妙,此所以治噤口痢而有捷效也。"
【毒性】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:"鴉膽子,有毒部位:果殼和種子。中毒癥狀:成年人吃12粒有中毒危險。癥狀是惡心,嘔吐,腹痛,腹瀉,頭昏,全身無力,呼吸慢或困難,昏睡,最后四肢麻痹。解救方法:洗胃;內(nèi)服蛋清或牛奶及活性炭;內(nèi)服或注射維生素B1;靜脈滴注葡萄糖鹽水及維生素丙。腹劇痛時給止痛劑;昏睡時給興奮劑等對癥治療。廣州草藥醫(yī)師介紹:先用甘草三錢煎水服或嚼爛吞下原汁,后吃紅糖和凍白粥。"
【中文名】:旋覆花 【類別】:花類 【英文名】:InulaFlower 【別名】:金;ā⒔鸱鸹、小黃花子。 【來源】: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japonicaThunb.的頭狀花序。 【采制】:夏...
【中文名】徐長卿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類別】根類 【異名】鬼督郵、石下長卿(《本經(jīng)》),別仙蹤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,料刁竹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,釣魚竿、逍遙竹、一枝箭(《簡易草藥》),英雄草、料吊(《本草求原》...
【中文名】辛夷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類別】花類辛夷 【異名】辛矧、侯桃、房木(《本經(jīng)》),新雉(《甘泉賦》),迎春(《本草拾遺》),木筆花(《蜀本草》),毛辛夷、辛夷桃(《山西中藥志》),姜樸花(《四川中藥...
【中文名】:小薊(《本章經(jīng)集注》) 【類別】:全草類 【異名】貓薊(陶弘景),青刺薊、千針草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,刺薊菜(《救荒本草》),刺兒菜(《綱目抬遺》),青青菜、萋萋菜、槍刀菜(《醫(yī)學(xué)衷中參西錄》...
【中文名】香加皮(《中藥志》) 【類別】皮類 【異名】北五加皮、杠柳皮(《科學(xué)的民間藥草》),臭五加(《山東中藥》),山五加皮(《山西中藥志》),香五加皮(《四川中藥志》)。 【來源】為蘿藦科植物杠柳...
蜥蜴 (《吉林中草藥》) 【異名】馬蛇子、麻蛇子(《吉林中草藥》)。 【來源】為蜥蝎科動物麗斑麻蜥的全體。 【動物形態(tài)】麗斑麻蜥 全長約13厘米。背面棕綠色,由前至后共有明顯的六排淺色圓形眼斑,成方格...
蒲黃滓 (《日華子本草》) 【異名】蒲萼。 【來源】系蒲黃篩選后剩下的花蕊、毛茸等雜質(zhì)。 【功用主治】炒用,甚澀腸,止瀉血及血...